MBA申请 五大误区

MBA申请五大误区

各大商学院第二轮录取通知即将发放,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Bloomberg的申请专家,前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的Admission Director Rose Martinelli 为大家总结了: MBA申请 五大误区。他的观点和我们51UStudy的观点非常接近,并且也适用于大家申请商学院Master,所以我们在这里结合澳洲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一下:

误区一:申请过少的学校
“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如果你确定了未来要到美国学习和发展,那么就不要只申请1-3所学校。因为申请的不确定性是很强的,所以即使portfolio再强的人也很难保证1-3所学校内肯定有offer。不过这个误区对于”只想申请top,否则就继续工作”的申请人来说不适用。
误区二:只申请Top,没有Backup
和上一点大致相同。我们一般建议申请6所学校,2所作为Backup。
误区三:没有清晰的目标,读MBA没有目的
这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很多同学来找我们咨询的时候,认为读商学院Master或者MBA就是为了名校的一纸文凭,自己没有清晰的Career Goal,不知道自己的特长,也不知道继续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几个问题:首先在选校上就没有目的性,盲目申请排名高但是不符合自己特点的学校,完全没有竞争力;其次文书准备没有特色,没有激情,很容易遭拒;并且就算是自己拿到了offer也会觉得无法融入学校的氛围,学习内容和Networking无法吻合自己的Career Goal,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这笔投资。
误区四:个人的学术成绩不符合申请学校平均学生的水平
这里的学术成绩除了GPA之外,还有GMAT。这个误区换句话说就是申请人的成绩离申请学校的平均水平太远,容易遭到拒绝。这里就涉及到很多同学非常敏感的一个问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GPA和GMAT才能申请?我们的建议有三点:

1. 不要低于学校的平均水平过多(最好不要超过0.3以上)

2. GPA和GMAT可以起到一定互补(GPA弱的同学更要在GMAT上下功夫)

3. 学术成绩上的小差距可以用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突出的工作经验,实习经历等)

那么如何最大程度上的解决自己学术成绩上的劣势呢?这点我们和Rose Martinelli的意见一致:如果你已经确定要去MBA深造或者读商学院Master,在校学生一定要注意提高GPA;其次,可以通过加修一个学期或者学年的相关专业来提高GPA。在GMAT方面,一定要尽可能的提高,这就需要尽早准备。

误区五:工作经验有限

MBA是非常看重工作经验的,某些商学院Master项目也要求工作经验,而且其他商学院Master项目申请上工作经验也是可以加分的。所以,如果你的工作经验不足,很容易收到拒信。

那么大概多少的工作经验够呢?我们一般建议MBA申请时有三年的Full-Time,加上申请和入学中的一年,开始MBA时就有4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商学院Master来说,虽然全职工作不现实,但是也不能忽视工作经验:在学校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假期内积极寻找实习机会都很重要。在这里特别提及一下,在澳申请人的一个劣势就是课外活动方面的不足,实际上自己开始一个社团,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还是完全achievable的。最后,在实习方面,虽然澳洲的实习更好,但是国内的实习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实习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未来要申请MSF的同学,找的实习都是Accounting的就比较没有竞争力了)。

最后,拒信不完全是Negative的,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并且改善自己计划的机会。

作为51UStudy的主管,Ray是绝对的美国考试达人: GMAT: 750, GRE 331, TOEFL (iBT): 115, TOEFL (Paper-based): 653。但是真正让他自豪的是经过他的悉心指导,很多的同学都在GMAT, GRE, SAT, TOEFL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而他更是在51UStudy设立起就参与了所有学生的申请工作,在从策划到实施到递交申请的每一个细节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