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 Stern+常青藤录取同学的故事

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 Stern+常青藤录取同学的故事

Stern+常青藤录取同学的故事: 孤身在国外的小留学生,我们陪伴见证了他的梦想成真,这又是一个越努力越幸运的故事……

 

大约两年前,11年级的H刚加入51UStudy,那时他就表达了对像51UStudy的学长一样收获来自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的Offer的向往,但隐约没有信心。
大约一年前,H同学还在和我们一起焦头烂额地不断修改主文书,对于身边很多事很多人,迷茫忐忑。
而今天,他正开心的在澳洲各地旅行,为即将开始的美国之行做准备,对于未来,自信明确。

 

关于H同学

在我们眼中,H是一个有点小拖拉,容易紧张焦虑,喜欢跟自己较劲,有时候让周围的人都看着着急的人。但或许也就是这种不安和这股劲,让这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小留学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一直脚踏实地,努力上进。

虽然在ED轮,不太意外地被哥大婉拒,但之后收到包括常春藤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北卡,还有自己最想去的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的录取,可以说是惊喜连连了(其中北卡还给予了夏季项目学习奖学金,以鼓励他进行在其它国家进行海外学习,增强国际化视野)。最终,他决定坚持初心,选择了Stern。

 

关于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

根据官网的数字,Stern商学院2021class全球本科申请人数为11,665人,录取率不到11%,每年只招收400名左右的学生,但全体教职人员超过200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小而精的商学院。Stern有着超强的师资力量,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RobertF.Engle)就任职金融专业教授。Stern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校友资源,毗邻金融中心华尔街,同数百家世界级的金融研究机构及金融企业有关广泛的联系,以及强大紧密的校友网络,使得不仅在学术理论领域,而且在金融实践和就业方面都拥有杰出的优势。

以下,是H同学亲笔给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写下的他的心得和经验,文笔中或许你也能感受到他的那份认真。我们开心地陪伴见证了他在澳洲的成长,也期待他到了美国,也能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By H同学

随着3月28日Ivy day的落幕,我的申请季至此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11年级第一次参加51UStudy的宣讲会到几周前收获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录取通知书,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51UStudy的团队见证了我的成长蜕变。

 

为什么想去美国?

我在国内读完高一后决定出国学习,在研究了各种高中体系后,我选择来到澳洲学习IB课程。坦诚地说,我选择IB课程的初衷是为了进入英国的大学;然而,11年级得知51US后我联系到Ray,和他交流中我对英美两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生活文化习俗、未来职业发展得到了更深层的认识,因此我将目光转向了美国,决定开始我的美本申请之路。

比起澳洲和英国大学,美国大学吸引我的是一套更全面的教学体系、一段更多样化的生活体验。相比三年制的澳洲大学本科里大一即开始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四年制的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让大部分新生在课程设置弹性较大的第一年中探索不同的学术领域,更利于找到学术兴趣和热情;同时美国大学普遍要求大一新生学习写作和数学,通过通识教育为以后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国际生通常选择的美国大学传统的校内住宿(on-campus living)也意味着学生可以方便地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

 

申请前准备: 提早规划,提前行动

美本申请没有公式可言,但从往届学长学姐的案例来看,一份竞争力强的申请(Profile)通常拥有这些特点:申请人的成绩校内名列前茅、课外活动多样化而持续性强、有某项格外突出的个人经历或成就。成绩是不可或缺的“硬实力”体现,活动展现的是领导力(Leadership)、坚毅力(Grit)和灵活力(Versatility)这类“软实力”,在此之上某项独特的成就能让整份申请在成千上万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我的申请中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劣势:准备的时间跨度。美本申请从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绝大部分我身边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的同学,都在十年级甚至更早便开始规划自己的申请时间轴,从标准化考试到课外活动,从校内选课到参加夏校,一步一步朝着几年后的目标积累脚印;然而我在十一年级下半年才与51US开始规划,为申请做准备。作为一个起步便与大多数人晚一截的申请人,我深知自己必须要将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按照重要程度先后合理地划分到不同的方面,尽可能地弥补自己的短板、保持自己的长处。

 

关于IB、SAT成绩

对于大多数申请人来说,提高校内成绩并稳定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是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任务,不能因为有额外的任务而落下学业。有某些说法认为比起标准化考试、课业成绩,大学招生官更看重文书和活动,其实这一点不错,但不能被误解为分数即无用;相反的,对于顶尖大学来讲,绝大多数申请人都拥有高过一定门槛的分数,而在大家成绩上的硬性要求达到了后,自然比的是文书、活动一类的软实力。所以说,想冲刺顶尖的学校,成绩上绝不能有短板。

SAT考试不是VCE或IB这类考察学科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考试,而是测试考生未来在大学中学习更加有挑战性的知识时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快速而有效阅读大量信息并从中推断求证、归纳总结的阅读理解能力,熟练掌握标准写作英语中能准确传递信息所需的各项语法、词句结构的写作纠错能力、文字图表信息和数学表达之间转换自如并能进行精准运算的数学应用能力。

和国内某些学校申请美本的同学们一到标准化考试期间便”脱产”——即是休学在家复习——的做法相比,南半球的我们只能利用课余和假期期间集中准备SAT等额外的考试,这也让许多时间管理能力较为不足的同学们头疼。但在Natalie的指点迷津下,我在12年级上半年末幸运地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成绩,这里我便也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备考技巧:

1. 投入时间背单词。单词量对于SAT阅读的重要性不必再强调,即便可能有许多种记住单词的方法,但想要提高单词量,时间上的大量投入是必须的。对于平时课业便忙得焦头烂额的同学,我推荐用手机单词App(百词斩、扇贝等)利用碎片时间背,给自己设定每天的学习量,图文并茂、代入背景的单词学习和易错单词的重复学习相结合,能非常有效地帮助理解单词的语义和用法,而不是单纯机械性的记忆。

2. 有效地练习SAT阅读。阅读作为SAT考试较难的一部分,考察的在考前一个月内利用大块空余时间时集中高强度进行模考练习,以达到熟悉并稳定做题节奏的效果。

3. 整理错题集。SAT各板块里,除了阅读不太方便整理外,其他的部分的错题都可以分门归类的整理好,在备考时应为每套做过的模考归纳好错题的分析,重点提高较弱的能力与知识点,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模考提升分数。

4. SAT和校内学习不能顾此失彼,不要因为考前突击而导致VCE/IB成绩下滑,尽量保证跟上正常学业进度,在平时就养成复习和整理笔记的习惯,方便在大考前为早申请的准备匀出时间。

 

关于夏校

许多家长关注到了近几年越来越热门的夏校,也有许多留学媒体机构强调参与夏校对大学申请的,使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众多学生为是否应当申请夏校感到焦虑。的确,目前有不少大学的夏校项目含金量很高,例如Stanford的Pre-collegiate、 Yale的Young Yale Global Scholars、Wharton的Management & Technology等等,让高中生有机会提前参与大学水准的学习,证明其学术研究能力和对大学的强烈兴趣。

但我也想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大家,参加夏校与否不是申请中最关键的因素;对于早早开始准备的同学们,有兴趣有能力去申请夏校、提前感受美国大学的学习氛围当然值得争取;但对于开始较晚,若是能利用6月底这一短假弥补自己课业或活动上的欠缺,夏校就不一定最适合你了。另外,考虑到澳洲学校假期和各个夏校时间上的差别,各位也需要权衡是否应该冒牺牲第三学期正常课业的风险去参加夏校,特别是时间尤为宝贵的11、12年级的同学。

 

关于文书写作

美国不少大学里,多元化(Diversity)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理念,从学生来源背景到校园生活文化等许多方面,如同美国这个被称为“大熔炉”的国家一样,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组成、融成五彩斑斓的集体。同样的,大学招生委员会也希望在成千上万份申请中精心挑选出一批风格迥异的学生、打造出一个多元的集体;在某些程度上,招生官可能恰好被你身上某个闪光点打动而录取你。因此,在主观因素发挥重要作用的申请过程中,发掘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并尽可能地用文字展现出来,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这里便不得不提到我的Common App主文书,在跟Julia和Ray一次次面对面头脑风暴、构思题材撰写初稿,又一次次推翻重来后,最终决定围绕着与我的身份认同感有关的几个故事场景展开,在文书人物冲突中体现了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批判,塑造的主题是我所坚信的平等观念。在确定了文书主题和故事后,文字功底深厚、善长创意写作的Rochelle又和我多次修改,在把关文书质量的同时也尊重我的意见,经过数稿后才打造出这一篇个性鲜明的文书,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文书这一块下的功夫得到了回报。

 

关于课外活动

上文中提到的,CommonApp中另一块用于展现申请人性格特质的便是活动列表。上限为10项、短短一页的活动列表看似简单,要想出彩其实不易。每个活动项由参与时间、活动简介、活动类型等组成,展现了申请人过去四年乃至更久的一个成长历程。由于长度限制,每个活动浓缩成短短一百多个字符(20个单词左右),每个字都要精准地点出活动的概要、引出活动背后申请人拥有的“软实力”。在准备活动列表前,Ray已为我整理出一份囊括了我过去四年课外活动的简历,又从中精心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活动,比如我从小热爱的钢琴、各种志愿者活动、校内运动和媒体运营等,从多个方面打造出一个立体的申请人形象。

 

申请季:平常心对待结果

在去年底早申请阶段,我就收到了梦校的一封冷冰冰的拒信。12月16号早上,我用颤抖着的手点开“View update”后,看到“We are sorry to inform you…”的一瞬间,跳得极快的心突然变得异常的平静。在接下来的一天,我脑海里不断重现过去数月以来的一个个瞬间:在太平洋小岛上不得不忍受高温做志愿者,面对文书绞尽脑汁却无从下手的周末,为准备IB大考的不眠夜……我不断地质问自己哪里没做好,懊悔自己没考出更高的分数、没参加更高水平的活动,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申请出现了问题。低落了几天后,慢慢意识到这只是申请季的开始,后面的路还得继续走,自己也逐渐从自我怀疑中清醒过来。

被拒绝不可怕,可怕的是挥散不去的挫败感,以至于对自己失去信心。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的,招生官的主观想法是不可控因素,被拒并不一定代表你能力不足以达到录取标准或和学校的契合程度不够,运气往往也发挥一部分作用。因此,尽快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全力以赴接下来的常规申请非常重要。在常规申请截止前最后的两周里,Julia、Ray、Rochelle和Nicole一如既往地为我大大小小的补充文书给予帮助,鼓励我熬过了最难的一段时间。幸运地,我在这一阶段收获了超出预期的结果,庆幸自己还是坚持申请了最想去的学校、不负为申请做出的大量准备。

这里也想提醒各位同学,不必因为早申请不成功而妄自菲薄、对常规申请的选校列表产生怀疑情绪。有许多早申请不成功的同学最后被同等或更为顶尖的学校录取,也有因早早被拒便不敢申请排名靠前的学校、最后结果与自己实力不相符的例子。早申请应该是申请人用于冲刺难度较大但有一定机会的学校(Reach school),虽然通常录取率较高,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申请人比常规更有竞争力,绝大多数达到了录取标准。因此,选校有策略,作为厌恶风险的理性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各种档次的学校,以防“全聚德”。

 

结语

成功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是我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一条座右铭。战术上的勤奋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想要取得成功便须同时做到合理规划、保证执行;无论是美本申请还是学习考试乃至未来规划,都应提早开始准备,多在平时积累并将手头的事情做得尽可能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祝愿今年申请的同学们都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51UStudy Comment

读完H同学的分享,你是不是觉得干货满满,想要吸取他的教训尽早开始准备SAT和美国申请吗?10月份SAT的考试近在眼前了,我们新学期针对此次考试的相关课程,将在下周日(29号)开始了,感兴趣的同学家长赶紧和我们联系吧。

51UStudy无忧美国留学是澳洲专业SAT,GMAT以及GRE考试培训机构及全球顶级名校申请服务提供者。